Wednesday, June 3, 2009

化悲憤為食量?【紐約康教知新生活雜誌 metroasianfood.com】


小心飲食失調症 Eating Disorder
有些人感到壓力很大時, 總會抓緊手邊的零食吃個不停, 希望能將緊張或負面的情緒全都「吃進肚子裡去」。假若你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外表很在意,有時會瘋狂地不顧一切地狂吃或是禁食的話─ ─ 要小心留意自己會不會患上暴食或厭食症了。

負面情緒加劇循環
有研究指出,飲食失調症患者經常處於一個很高的壓力水平,再加上他們不善於表達情緒,將自己甚至是別人的負面情緒都往自己肚裏吞。當情緒抑壓得太久時,很可能依賴「吃東西」來安撫自己以及將負面情緒轉移。這種方法短期內可舒緩情緒,但若養成長期習慣,以此唯一宣洩負面情緒的出口,每遇問題就只懂得用「暴食」這種自我摧殘的行為來解決,就會逐漸形成飲食失調症。

這類人往往自我評價很低,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擔心自己因為「太胖」而不被別人接納,所以在暴食以後,可能因為對自己體型不滿,而出現很多負面情緒,內心充滿罪疚感,並採用極端手法節食減肥。所以埋下暴食的誘因,令負面情緒循環加劇,問題愈趨嚴重。

李小姐:「我真的控制不了自己!」
「工作壓力很大,不斷參加各式各樣的減肥療程,也會不定期暴食和扣喉。直至一年前,愛情、家庭和事業幾個方面都同時令我很失望,實在承受不了!暴食和扣喉次數增加至每星期四或五天,每天兩至三次……以為狂吃可以暫時逃避問題吧,但愈吃愈想哭,愈哭愈不想活了──我真的控制不了自己!」

李小姐在十三歲時,重140磅,受朋輩影響,認為「瘦才是美」,所以很不滿意本身的體態,努力減肥。她以節食和運動的方式減肥,但往往因為節食過度,在以後會以暴食滿足食慾,可以一次吃掉一整個一磅半的蛋糕和茶餐。但暴食過後又感到懊悔,不想減肥的努力前功盡廢,所以便以扣喉來將吃進的食物吐出來,或服用瀉藥,然後又再次刻意節食,如此循環不斷。

少女屬高危群
飲食失調症分有暴食和厭食症,個別患者兩種症狀都有,女士患病率比男性高十倍,而厭食症在十多歲的青少年群也很常見。這類人的自我評價很受身形及體重影響,即使體重過輕仍覺自己肥,失去恰當地評估自己身形的能力,對自己經常「沒有胃口」不感到有問題,甚至拒絕維持正常體重,女性患者會出現停經情況。這類患者會經常情緒低落、焦慮、容易發脾氣,常與家人朋友爭拗,也會避免與別人一起進食,以免這些「不健康」的習慣被揭發。



厭食失調症對身體有多方面損害,厭食者會有脫髮、頭暈、皮膚乾燥、頭髮枯乾脫落、骨質疏鬆、脫水和貧血等;暴食者因經常嘔吐而容易有腎衰竭和因電解質不平衡而導致心律失常。
目前診斷這類症狀常見的是以問卷調查和面談的方法,但近年有一種新方法,就是檢驗頭髮中的蛋白質成分;因當中成分顯示當事人有否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於經常否定自己有問題的患者,這種分析方法幫助他們看見自己的「小習慣」對身體帶來的嚴重損害,並正視問題,接受治療。

建立正確自我形象
在建立自我的過程中,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有調查發現,每星期與家人吃五頓飯或以上的少女,在五年後比不多與家人相聚的少女較少機會用激烈的手法節食來控制體重,所以「與家人吃飯」往往可以幫助預防青少年患上飲食失調症。

從李小姐的案例中,不難發現治療飲食失調症的關鍵是患者的「自我價值」──以極端甚至摧毀性的方法以追求瘦和美,心底其實也只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關愛而已。所以,在心理治療中,患者不單需要重新認識正確的體重或身形觀念,也要建立正確的自我形象,明白自我的價值並不繫於體重上的數字,而且並不需要倚靠「瘦」來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友情。在這一點上,身邊的人若能讓患者明白:「無論你是肥還是瘦,是美還是醜,我依然愛你」,那麼當事人便能慢慢地建立一份自在的自信,也能擁有安全感,除去「變胖」的恐懼。

步向成長路
年少人較容易患上這種症狀,是因為還沒能確立自我的定位和價值,也停留在孩童階段,用不當的方法來處理負面情緒。患者得要重新學習,在壓力和負面情緒湧現時,尋找新方法處理和面對問題,這才能預防患者在治癒後重墜陷阱。患者應要學習,主動用語言向他人表達感受,與別人傾談溝通,而不是採取近乎自我虐待的方法來獲得別人關愛;這才是一個真正成年人處理負面情緒的正確方法。

http://www.metroasianfood.com/index.php?p=magazine&action=list_page&miid=58&page_num=20022#magstart

更多文章: http://www.metroasianfood.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